古代都是用信鸽送信,信鸽怎么知道送信的确切位置呢?看完又长知识了!

古代都是用信鸽送信,信鸽怎么知道送信的确切位置呢?看完又长知识了!

第一,A、B两地都养信鸽,定期人为互换多数的信鸽。当A地需要发情报给B地时,就写好简短的密语,在A地把关在笼子里的B地饲养的信鸽放出。同理,当B地需要发情报给A地时,就在B地把关在笼子里的A地饲养的信鸽放出。以此类推,这样就可以互相多次多地来回传递数据了。

第二,中国流传下来的飞鸟通伩,先是青鸟传信,后是鸿雁传书,还有飞燕传书,尤其鸿雁传书故事版本很多,影响很大。比如中国邮政大学校徽就用鸿雁图象,中国最早的邮政出现后,发行大龙票后就发行鸿雁票,但这些传信都是故事,表现人们因通信难而产生的心理寄托,现实中这些鸟类是不可能驯化到为人传信的。此外,飞鸽传信历史也很早,故事也不少,可飞鸽是真正能传信的,但对它自身来说,不是传信,而是回家。鸽子恋家,而其本身对磁场感觉灵敏,人携带鸽子外出,若须传书,将信缚鸽腿上,放飞,鸽子按倦鸟归巢的本能,飞回家客观上也就传了信。另外,利用鸽子生理特点,自幼时开始训练,可使其条件反射效果达到极致。现今通信收段如此发达,养信鸽包括比赛只是娱乐,现实中已不需要其通信功能了。

第三,鸽子都是训练的一对一对的情侣,然后甲方带走一部分雄的和雌的,留下一部分在乙方。当甲方需要给乙送信时,就拿出来一个雄鸽,然后信绑腿上,让雄鸽飞到乙方。而乙方需要回复,会挑一只跟甲方成对的雄鸽,让它把信带到甲方,如此循环。可以说,鸽子只是为了寻找自己的伴侣,而不是专门给人送信的。我家养过,刚开始两只幼鸽,长大后都是公的,一只把另一只打跑了,剩下的一只自己跑到别人家的鸽子群里找了夫人,以后每天都是自己抽时间飞到我家待会儿。一年多以后,它把在别人家鸽子群繁殖的后代都领到了我家,就再也不走了,所以我家白捡了几十只鸽子。

展开全文

第四,收信地址就是鸽子的家,鸽子不认人,但是认窝,如果收信人要不要想收到信,就得在鸽子窝守着,所以电视上鸽子找到人都是假的。此外,以前都是自己养鸽子,然后放到亲朋好友那边来寄养,需要送信时,朋友就用你的鸽子。另外,鸽子也可以标明是谁的,就像你朋友手机里有许多手机号,需要给谁打电话就找谁。

第五,鸽子是很聪明和忠诚的。鸽子在飞行过程中,一般是低飞,如遇高层建筑,则转为高飞,过去了再低飞,降低阻力,然后就是会一直拼命飞,哪怕飞到目的地就算累死,也不辱使命。另一方面,鸽子真的有家的概念,我小时候家里养过一对,还生了好几只,就散养,天天知道回家,后来好几只吃了地里刚打完农药的菜,都死了,只剩一只了。我还记得它飞走了,再也没回来了,不知道在外面也受害了,还是觉得只剩它一个了,所以不回来了。

第六,鸿雁传书只是一种象征,因为大雁是候鸟,南来北往飞得远,而远在异乡的游子多么希望大雁能够帮传递书信,以慰思乡之情,而飞鸽传书倒是实际应用了。

第七,我前段时间在公园救了一只赛鸽,它腿上有俩个圈,一个是二维码,一个是编号。扫二维码就出来鸽子的信息,它的主人是谁,它是哪里的,得过什么奖之类的,且圈里面还有定位装置。它是内蒙的参加到陕西榆林的比赛,估计那几天沙尘暴它到了我们山西,它不飞,没力气的感觉,我就把它抱回家养了。此外,它很通人性的,饿了渴了,它就使劲朝你叫,你喂饱它,它叫的声音就温和许多。另外,它不让陌生人靠近,很凶,但是看到你拿起棍子,它就躲开不叫了,我还很奇怪一个鸟类怎么这么有眼色和孩子一样。喂了三个月后,把它胖的腿上那个圈都勒紧了,我们就打算带它去山上放了。放之前,一个人抱着它身子和头(因为它啄人),我拿着小剪刀给它把圈都剪了,那一刻它好像明白一样,也不闹腾也不啄人,乖乖的。我们开车把它带到山上,打开笼子,它自己走出来,但半天光扑棱翅膀不飞,转过来转过去的好半天不飞走。我还以为它时间长了,不会飞了,但我姐夫说,它在找方向,确定好方向它才飞,果然它转过来转过来看了有半小时,突然就飞走了,特别有劲。那一刻感觉好舍不得,对它有感情了,希望它还是找到它的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