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玉砣痕及与仿古玉砣痕的区别

浅谈古玉砣痕及与仿古玉砣痕的区别

古玉砣痕横截面

古玉砣痕横截面形状不同,是因为磨刻它的砣刃形状不同。古代的砣具都是圆盘状,由砣机带动砣盘旋转,再由砣盘带动解玉砂磨刻玉器。砣盘的外缘为砣刃,有的砣刃是平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有的砣盘一面是立刃,一面是斜刃,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有的砣刃锋利,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

古代砣刃的形状

上图正中间的是平砣,它磨刻出来的砣痕横截面必然是U形的;左下角的斜砣,其磨出来的砣痕横截面必然是一面竖直、一面倾斜的一面坡;其它三件砣刃的横截面是三角形的,其磨刻出来的砣痕必然是V形的,如果刃口不太锋利砣痕则会变成梯形。

砣刃磨刻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砣刃横截面形状决定砣痕横截面形状。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段砣痕都是将砣具和玉料置于固定位置磨刻N次而形成的,在每一个固定位置的磨刻必然是中间吃刀深、两端吃刀浅。如果砣刃横截面为三角形,砣痕必然会是两端浅、细,中间深、宽;如果砣刃横截面为长方面,砣痕必然是两端浅、中间深,但线槽的宽度基本一致。

砣刃磨刻示意图

玉表线槽形状

(二)古玉砣痕形状的大体规律。相对于手持片状、锥状刃具带动解玉砂磨刻玉器,砣具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所以,用砣具磨刻玉器的历史十分悠久,据考证在新石器晚期就已经出现了简单的砣具。从大的方面来看,不同的历史阶段砣刃的形状有一定的规律。新石器晚期,主要用石质、骨质的砣盘,以平砣为主,砣刃横截面为长方形,所磨刻出的砣痕为等宽U形。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大量运用,砣盘多为青铜材质,青铜硬度不高,砣刃多为等腰梯形,所磨出的阴线也是等腰梯形。此外,晚商和西周时期人们对一面坡阴线有了需求,于是就发明了斜砣。战国之后铁质工具大量普及,砣刃以铁质为主,比较耐磨,可以做得比较锋利,砣痕就以V形为主了。

陕西韩城梁带村出土西周玉珩

西周玉珩细观

上海博物馆收藏春秋晚期玉璜

春秋晚期玉璜细观

上海博物馆收藏战国玉环

战国玉环细观

上海博物馆收藏汉晋玉龙环

汉晋玉龙环细观

(三)砣具下的阴线

台湾故宫汉代玉蝉

汉代砣制阴刻线工艺,当属汉八刀。汉八刀并非八刀制作,而是代表刚劲简练的技艺。汉代常见的八刀工艺,常出现于玉蝉、玉猪握、玉翁仲及分区玉璧中。

台湾故宫汉代玉蝉

台湾故宫汉代玉蝉

汉八刀工艺砣痕拼接痕迹不明显,且后期经过仔细打磨,阴刻线中常见平行浅细划痕,这是砣具带动潮湿解玉砂返复砣工痕迹。

砣具工艺

砣具是固定在砣架上,砣具下的工痕硬朗挺拔、犀利、流畅,没有杂乱无章的错位划痕。阴刻线常见中间深两头浅形状,下刀处比收刀处相对深一些。

砣具转弯刻痕

阴刻线转弯处砣工犀利、流畅,能看到解玉砂的划痕,呈现磨砂状。没有明显的底子凹凸不平,这与砣具的快速运动有关,属于半自动化,超越了纯手工刻划的效率。

(四)手工刻划下的阴线

手工刻划痕迹

手抓握尖锐刻画工具,带动潮湿解玉砂,在玉器表面进行加工。典型特征是细若游丝、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大的分区玉璧中,游丝毛雕体现地淋漓尽致。

冲出痕迹明显

手工刻划阴线的工艺是徒手发力与解玉砂共同作用,对玉器进行刮蹭摩擦。由于人手的发力不均,且难以固定,刻划工具容易在玉表打滑,因此常见阴刻线条冲出痕。

转弯处接刀痕

对于谷纹等需要转弯的制作,手工刻划是一刀一刀拼接,且一般不对拼接痕进行打磨,阴线沟底常见凹凸不平的磨砂状,这与砣具下的沟底呈现差别很大。沟边较为锐利,常见冲出划痕。而仿品刻划痕,使用高速旋转的金刚砂,快速削磨,沟底干涩生硬,沟边易产生崩口,与真品的转弯处手工刻划痕迹完全不同。

砣工与刻划工并存

在汉代兽面纹或凤鸟纹分区玉璧中,常见砣痕与刻划痕并存的现象。一般用砣具深砣几道明显的纹饰骨架,然后用游丝毛雕工艺进行装饰。体现了汉代工匠们高超的工艺,粗细布局,极具章法。

汉代玉器

徒手抓握磨石等工具刮蹭产生的视觉效果,可以看到,线条周边毛糙,未经后期打磨修饰,沟底也表现出粗糙之感,这种常见于葬玉,一般来说器物不够精美

此工艺为加工后期经过仔细打磨,将毛躁的冲出痕迹修磨掉,一般出现在比较精美的玉雕之上。很多朋友根据阴刻线是否有拼接刀痕来判断真伪,这是很容易打眼的。拼接痕迹并不是古人喜欢的,如果是精品,古人一般都会进行打磨,并不会刻意残留。而往往现在的仿品,才会刻意伪造断续的拼接痕迹。

汉代玉器

上图或许很多人会看成仿品,因为线条毛躁,未经修饰,不够流畅,沟边锐利,似乎还有崩口。这是一件汉代古玉真品的痕迹,因为是葬玉,急就而成,后期未经打磨修饰。一定要区别于现代仿品的拉锁状崩口,仿品是高速金刚砂制作,在接触玉器的时候,会发生刚性碰撞崩口。

微痕在鉴别古玉过程中十分重要,但不能单纯靠痕迹鉴定。一定要结合料、工、形、纹、沁色、包浆六个方面,才能综合辨伪。

任何琢玉工具与玉器都有初始接触的下刀点与最后离开玉器的收刀点,两个点有期各自不同的工艺特征。

下刀点A处:工具与玉器接触的瞬间,为不让工具或玉器滑开,通常用力稍大,因为,此处较为深陡。

收刀点B处:收刀时,线条基本已完成,是收回力道的时候。因此,此处呈现较为缓浅的现象。

沟边C:阴线与器表的交接处。

沟璧D:器表与阴线底部的中间带。

沟底E:阴线的底部。

如果把上面两图真正看懂了,至少算是能看50% 的古玉古玉阴线工痕了。还有50%在哪里?就是在日积月累的积累中。因为不同时期的刀工都所不同,比如宽深比等等。

除了看基本的完整的阴线工痕,还得会看一起特例的。比如:崩缺。

并不是老三代的玉件,慢砣就不会有崩缺,崩缺的产生与玉件本身质地、琢玉手法、 使用佩戴都会有所关联,具体物件要具体分析。

在商周,甚至更早时期,阴线槽少崩缺,一是因为当时的使用的等级高,打磨的慢,出现的崩缺相对较少。二是因为工艺方法,因为那个时期的纹饰大多采用粗朗式、宽浅式,出现崩缺情况也少。

我们以上所说的刀,既不是如切冬瓜式的一刀一刀 ,也不是人家雕刻硬度较低的寿山石料式的一刀一刀。而是砣带动解玉砂对硬度较高的玉器的一点点的磨。磨的话,不是一刀即可,多刀,有些就会有毛道。有些使力时,就出会力惯性上的歧出,等等...

这是殷商时期的玉件,虽然是双挤阴线,但是,还能看到细微的,因为顺势借力砣磨而出现的毛边跟歧出。

西周时也是。

其实每个年代,人们都在求变。只是到了春秋,砣具又升级了,变化更大了,人们开始寻求更细的线条 ,可以做的越加繁密(春秋的又勾阴线就比较出名)。

有时,会为了规避毛道的出现,或是崩缺的出现,人们会采用减地的方式,来增加纹饰的美观度。

当阴线组饰琢玉,避无可避。于是,古人,也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由于阴线槽细密,不易排水、排杂质。于是,不少高古玉器上的阴线槽边沿的崩缺变得更加明显。

原图(上海博物馆馆藏)

原图( 上海博物馆馆藏) 这俩,都是战国了。

随着年代后延,工艺更加精进,方式更加合理,或者坑口等等原因。表象都会不同。最好的参照就是同时期,环境相近所出土的东西。

(五)古玉砣痕与仿古玉砣痕的区别。现代仿古玉也会用砣针磨刻线条和纹饰,新砣与老砣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新砣用电机驱动、转速快;二是新砣直接磨削玉石,无需解玉砂。

现代砣针

区别真古玉和仿古玉只看砣痕形状不行,必须细究真古玉和仿古玉砣痕细节上的区别。第一,观察砣痕内砂痕,看是否有解玉砂磨痕,这些解玉砂磨痕是否具有流动性,如果有解玉砂磨痕且这些磨痕有流动性则看真。第二,看线槽两侧是否有崩口,如果崩品比较多且崩口比较锐利则看仿。第三,比较玉表和线槽内的光亮度与包浆。第四,观察砣痕是否具有质变。有关内容在之前文章中多有阐述,在此不再重复。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1图2是玉友提供的,图2是钻孔旁阴线的放大图,图3图4图5是我的图片。

从图1整体来看,没有古玉古朴的神韵,主要是每个下刀的方式都不对。古代是固定的工具,玉在移动,所以砣出的阴线每刀都笔直有力,如图4。而现代是一手拿玉,一手拿工具雕琢,会因晃动而使得刻出的阴线歪扭,如图2图3。

图1我画红线的地方,也就是寿桃牌子的凹槽,刀法很乱,与图5指出的凹槽的古代刀法明显不同。当然,不能只以这个部位来断真假。

图2与图3的阴线差不多,都是我所说的新工留下的锯齿状阴线样貌,可以看出,明显与图4的老阴线样貌不同。

有一点要说明,形成新工锯齿状阴线样貌,出了因现代高速工具雕琢容易出现崩口之外,还有一个原因,现代所使用的砣片上所附着的钻粉比较粗,在刻出的阴线中,自然会形成锯齿状的样貌。所以,高仿品的阴线,除了会使用古代刀法之外,也会使用比较细的钻粉并慢速刻画阴线。

玉友这件属于和田玉,但刻工仿得很差,整体下刀凌乱,自然也就无形了。很多古玉爱好者看不起老花片、老普件,但从这些东西上才能学到基本功夫,只是很多人没认真仔细观察其中的特征。

有尖角、刀刀笔直是较像真古玉,但现代人也能仿造。所以判断时要综合各种古玉的特徵来研判,切忌就一点而断新老。

(六)那么,现代人仿良渚玉器的常用办法是什么,又有哪些特点呢?

仿良渚玉器雕刻阴线的工具之一

这是高速、单向旋转的工具造成的特点。因为手握的习惯,每到拐弯的地方,砣具横扫,阴线就会变粗,螺旋纹跳刀明显。

上面的这种现象,正反转的砣机是无法实现的。无论是哪个时期造型的玉器,只要看见玉器上有这种痕迹特点,就可直接否定掉,绝无存在可能性。否则,乾隆时期的“大禹治水玉山子”绝不会加工耗时七年的时间完成,恐怕七个月就能完工。

这种纵向阴刻线里存在横向螺旋纹常见于现代高仿品,但古玉是也有的,如何区分电动工具和古法加工痕迹的不同呢?一看包浆是否统一;二看旋痕是否稀疏,深浅、宽窄不一;三看和入土特征之间的关系。古玉是用杆式钻具加工:将桯钻安装在砣机上的使用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宽阴线的加工或打磨。机械比手工操作会更加省力和提高效率,所以古人肯定会使用这种方法。

红山文化玉勾型器,内蒙赤峰地区巴林右旗博物馆藏勾型器,上部纵向的阴线里有横向的螺旋纹

(七)仿古玉的“崩口”

讲阴线加工,就不得不讲一下关于“崩口”的问题。

有人认为,崩口现象只有高速、单向旋转的工具才能造成,高古玉上不会出现崩口现象。其实不然,试想一下,同样是使用硬度比玉器更高的金属工具,怎么不会发生崩口的现象呢?只是因为转速不同,崩的方向不同而已。古代崩口相对稀少,方向同阴线方向有一定倾斜度;现代崩口致密、细碎,方向垂直于阴线。

新老崩口特征对比图

打一个很简单的比喻,我们开汽车通过一片水洼,当速度是一二十迈的时候,水花是随轮胎向斜前方赶起的;当速度提高到一百迈以上,水花几乎是垂直于轮胎溅起的。这和新、老玉器加工的原理是一样的。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玉熊,颈部纹饰的崩口现象。和阴线方向有一定倾斜度。

古代由于砣机的转速慢,一般很少出现崩口,即使出现了崩口,也可能被后来的打磨工艺打磨掉了。只要发现有,按照上面的特征去甄别就不会有偏差,同时,还必须要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

阴线的加工,另一个大家需要了解的,那就是,正反转的砣具,是如何完成在玉器上看起来是一个方向前进的砣痕的呢?

方法很简单,只要放空其中同方向的一砣,仅用另一个方向的保留砣加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现代工艺崩口现象

小结:

砣具加工阴线的痕迹特征,在鉴定中非常重要,只有掌握其规律性,多看馆藏高清图片,多观察真品实物,多动脑总结,自然会熟能生巧。

(八)实战篇

此件龙凤佩是利用玉料自带的风化表皮仿制,大家请看:

仿汉代勾连谷纹龙佩A面

仿汉代勾连谷纹龙佩B面

伪龙凤佩,长130mm,宽48.5mm,厚4.67mm。

此佩是利用了玉料的原生风化皮来仿玉佩的沁色及钙化,而且在加工阴线和镂空处填充过泥土,很容易给大家造成迷惑。此件伪古玉佩入土特征最大的破绽:一是沁色无过渡,只存在于绺裂内,对玉肉却无造成影响;二是钙化非常肤浅,只存在于玉质的表皮,与内部玉质无发生通体钙化。

下面再看此佩的加工工艺:

加工阴线观察图一

加工阴线观察图二

表面抛光观察图

仿接砣痕迹

工破绺裂观察图

谷纹及阴线崩口观察图

镂空处观察图

根据以上60倍放大图可以看出以下破绽:

1、长阴线无砣痕,宽窄、深浅完全一致,虽然在转弯角度较大的阴线上也仿有较短的砣痕,但不够规整,无力度,而且个别短阴线出现弧度;

2、阴线的崩口过多,在阴线两侧呈密集的锯齿状;

3、阴线破掉了绺裂,可以断定是裂在先,工在后,与先加工后入土的顺序颠倒;

4、表面抛光痕迹过于细密犀利,而且贼亮,非古代抛光工艺所为;

5、包浆不够统一,镂空处毛糙生涩,无包浆;

6、纹饰加工不规范,谷纹是用管钻加工后,又后添工,谷纹首尾不分。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断定此龙凤佩是利用玉料原生风化皮,用现代的高速单向电动工具仿制而成。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买单侠放款审核要多久
365bet线路检测

买单侠放款审核要多久

📅 06-27 👁️ 1564
5脚继电器接线方法
365bet滚球网

5脚继电器接线方法

📅 07-08 👁️ 9430
钽电容失效、爆炸、烧毁的种种原因!
365bet滚球网

钽电容失效、爆炸、烧毁的种种原因!

📅 07-13 👁️ 2884
世界杯预选赛压注分析技巧与投注技巧全面指南
365bet体育在线主页

世界杯预选赛压注分析技巧与投注技巧全面指南

📅 07-01 👁️ 9385
醉酒驾驶怎么处罚2023年新规
365bet线路检测

醉酒驾驶怎么处罚2023年新规

📅 07-05 👁️ 4358
微视在哪里看直播 看直播教程
365bet滚球网

微视在哪里看直播 看直播教程

📅 08-20 👁️ 2321